身為一個小寶寶,發燒是經常有的事,爸媽也都越來越淡定了吧?不過新手爸媽還是會一臉懵逼:我們只知道寶寶發燒了,用啥測體溫、怎么測、怎么護理?誰來告訴我。
爸媽用手觸摸寶寶額頭的溫熱感,就是體溫,它是物質代謝轉化為熱能的產物,也是人體內部的溫度,需要保持恒定,才能確保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。
那怎么保持恒定呢?通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,來讓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。所以,正常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,而是一個溫度范圍。
然后體溫可以分成深部體溫,也就是機體深部的相對恒定和均勻的溫度,以及體表溫度,它受多種因素影響,變化和差異較大。
所以測量體溫,要取平均深部溫度的數值才準確,這里以口腔、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,最接近深部體溫的是直腸溫度。
體溫的正常值嘛,口腔舌下溫度為37℃(范圍36.3-37.2℃),直腸溫度37.5℃(比口腔溫度高0.3-0.5℃),腋下溫度為36.5℃(范圍36℃-37℃)。
發熱呢就是指體溫(通常以肛溫為代表)升高超出了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 , 肛溫≥ 38 ℃或腋溫≥37.5℃。
用什么體溫計?怎么測?
現在市面上的體溫計太多了:水銀體溫計、電子體溫計、紅外線耳溫計,都各有“粉絲群”,也各有利弊,爸媽就想知道到底買哪個才便捷準確又安全。
先說說水銀體溫計,它使用年頭最久,測量結果也最準,但畢竟里頭是水銀,很容易失手打碎,以及熊孩子不小心咬斷或者測肛溫時不配合不小心扭斷。
特別是測肛溫,姿勢不對或寶寶不配合,水銀溫度計斷在寶寶肛門里也不是沒發生過。如果不小心卡斷了,爸媽千萬不要著急上火擼起袖子就去挖、去摳,這樣很可能會造成異物在直腸移位或破裂,萬一引起直腸穿孔導致腹膜炎就麻煩了。
最好的辦法,就是火速去醫院,讓醫生來處理。
如果爸媽一定要測肛溫,姿勢一定要正確:將溫度計平行直接插進去,不能斜著插;不能太用力地插,還要在旁邊看護好,防止寶寶亂動。
安全起見,還是建議爸媽給寶寶用電子體溫計或紅外線體溫計。
其中,電子體溫計安全便宜也方便,很多家庭都會備兩支,測測口腔溫度啦測測腋溫肛溫啦,毫無壓力。不過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溫度影響,發揮不穩定。
紅外線耳溫計嘛更貴一些,而且需要把探頭插入到耳道內,爸媽千萬不能手抖,還需要配備一次性探頭,以防交叉感染。
測量時要先拉直耳道,操作如圖。每次測量時的方向、深度也要固定。
準不準嘛……如果寶寶耳朵里耳屎太多或爸媽操作不當,那肯定不太準。而且太小的寶寶最好別用,他們耳道狹窄,操作不當反而會受到傷害。
一般來說, 建議如圖;新生兒最好是用電子溫度計測量腋窩溫度。
為了測量準確,家里最好備2種不同的體溫計,比如1個紅外線體溫計和 1 個電子體溫計配合使用。
寶寶發燒了怎么護理?
如果寶寶是低熱,沒有高燒但一直都是37.3℃或37.4℃或37.5℃,爸媽首先要排除一下,是不是衣服穿多了,是不是剛吃了奶,是不是活動過了,是不是近期有過感冒。
都沒有而且寶寶吃喝拉撒睡玩一切正常,一般不用擔心,也不用做啥。
因為寶寶們的體溫本來就容易波動,感染、環境以及運動甚至哭鬧、吃奶后身體產生了更多熱量,都會讓他們的體溫發生變化,所以并不是說體溫有點升高就是發燒了。
一般情況下,暫時有波動,體溫也不會升得太高,多為 37.5℃~38.0℃之間。
如果寶寶突然高燒了,但沒有明顯的咳嗽、腹瀉,可以在家多觀察,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,千萬不要捂汗,這樣容易誘發高熱驚厥。
這里要提醒一點,并不是說燒得越高寶寶病情就越嚴重,還是要看寶寶的精神狀況
穿插一句退燒藥怎么吃,寶寶退燒藥的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,一般對乙酰氨基酚效果能持續3-4小時,布洛芬能持續6-8小時。
如果爸媽還是不放心,也可以在寶寶發熱24小時后,去醫院化驗血。剛開始發燒別去,檢查結果說明不了啥,還折騰。